◆本报记者马新萍
环境保护部日前向媒体发布的2016年3月及第一季度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显示,珠三角一季度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(达标率)为89.9%,继续高于京津冀、长三角,连续两年同比上升。
在此之前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,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也透露:2015年,珠三角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,整个区域全年PM2.5浓度已达标,成为全国率先达标的重点地区。
专家认为,珠三角大气环境的持续向好,标志着广东正在进行的调结构、促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。珠三角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。
珠三角9市最近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,其中6市经济增速“跑赢”全国和广东省。而又以广州、深圳、佛山和东莞表现最为抢眼,增速均超去年同期,分别达8.0%、8.4%、7.8%和7.8%。
■趋势空气质量拐点与转型升级时点吻合
珠三角有“世界工厂”之称,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的迅猛发展,使得这里成为最先遭遇霾患困扰的重灾区。然而,经过十多年的治理,目前,珠三角成为治理成效显著的重点地区。
成效显著的背后离不开产业结构调整,珠三角地区趋势空气质量拐点与转型升级时点吻合。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专家钟流举介绍说,与空气质量好转趋势相对应,2015年广东省平均灰霾天数为近21年来最少。“本世纪以来,珠三角乃至广东的灰霾和监测最早的污染物——二氧化硫的下降拐点,都出现在2007年左右,这与广东省加大力度推动绿色发展,加快转型升级的时点高度吻合。”
一份跟踪统计也显示,广州、佛山、深圳工业污染曲线在2007年是一个高点,而在2008年~2009年后开始转折下行。这是由于珠三角乃至广东省加快了结构调整、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。
据广州市环保局统计,2008年~2011年,广州强力推进工业废气污染整治,以及推进“退二进三”和清洁能源改造,停业、关闭或搬迁第一批“退二”企业116家;启动第二批82家企业“退二”;淘汰落后产能1425万吨。
珠三角在“十一五”期间全面完成燃煤电厂脱硫,“十二五”期间又全面完成脱硝。“十一五”“十二五”期间均超额完成GDP能耗下降任务,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冶炼、水泥、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。调整产业、能源结构,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。
而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也显示出变化,从近十年(2006年~2015年)来珠三角PM2.5区域年均浓度变化趋势看,PM2.5呈逐年波动且整体下降的变化趋势。2007年年均浓度处于58微克/立方米的高位,2015年降至35微克/立方米,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任务。
可以看出,正是广东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举措不断强化,加快描绘出了“库兹涅茨环境曲线”(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呈倒U形曲线关系)的后半段曲线,并在“十二五”时期末,使2007年后空气质量开始好转的转折点成为真正的拐点。
■早转型早受益
此次珠三角部分城市经济增速突出,专家认为,是由于广深佛莞等珠三角核心城市产业基础好,转型起步早,容易抓住契机乘势而上。
一季度,广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45.3%,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,对广州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达71%。
深圳作为“创新之都”,经济增长已渐由新动能接力。一季度,深圳互联网、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还有海洋经济、航空航天等四大未来产业实现增加值1555.16亿元,增长12.1%,占GDP比重达40.0%。
而深圳在珠三角各城市中,大气治理成效也最为明显,2015年PM2.5年均浓度降至29.8微克/立方米,空气质量为副省级以上城市最优。今年一季度,深圳排在全国空气质量最好前十名中。
深圳市长许勤就说过,深圳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能取得较好成绩,最重要的原因是历届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,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。
不只是广州、深圳市抓住了发展契机。东莞市统计局近日对“十二五”时期东莞经济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的《“十二五”东莞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监测报告》显示,在全部34项监测指标中,有27项指数改善,主要反映在质量效益、产业结构、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、民生和环境等方面,约占总指标量的80%。
指标数据的大范围改善,有力证明了东莞经济增长质量和转型升级成效总体向好,同时也印证了东莞调结构、转方式见机早、决心大、力度强,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赢得了先机。